11月30日,常铝股份以苏州市新能源汽车用铝合金/复合材料技术创新联合体为媒,广邀材料学等领域大咖、专家、学者,开展2024年度技术交流会,推动新能源汽车刀片电池壳工艺、材料再创新,以科技之火点燃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据悉,创新联合体成立前,常铝股份就经常邀请专家围绕生产制造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开展学术研讨,推动材料、技术创新。创新联合体成立后,成员单位每月一次会晤研讨成为了制度章程,确保创新活动的持续推进与有效开展。
张全成常铝股份总工程师、常熟本部副总经理
创新联合体自成立以来,在动力电池结构件材料和电池用液冷板材料的研发上攻坚发力。
相比上一代产品
新研发的材料在强韧性
耐腐蚀性、导热性等关键技术指标上
均有明显提高
晶粒组织也明显优于传统材料
大幅延长了材料使用寿命
提升了安全性、丰富了应用场景
技术交流会现场,来自河海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近10家高校的教授齐聚一堂,依托各自研究课题的前沿成果,结合常铝股份实际,开展热烈讨论,碰撞思想火花。
王章忠南京工程学院教授
我们的先进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目前既然能用在商用车热交换系统上,那么能不能扩展到新农机、工程机械上?
田青超上海大学教授
我们希望能做到根据客户需要的性能来调整材料的成分,即根据客户需求来设计产品。
技术交流会上,苏州市新能源汽车用铝合金/复合材料技术创新联合体专家委员会揭牌成立。专家委员会将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创新主体向主导企业集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拓展市场、培育人才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创新联合体的黏性、技术实力和转化水平,促成更多创新成果产出。
与传统的技术攻关组织模式相比,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具有更强的市场导向优势,能够更精准地识别技术创新中的“堵点”“卡点”和“难点”,从而集中力量展开靶向攻关,实现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突破。
袁婷
创新联合体成员
常熟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副教授
企业可以将工艺调整到位,但也需要基础理论支撑,而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的相关学者正开展着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会上,我们将这些需求深入交流对接,相信在校企的共同努力下,相应的材料、技术必将实现新的突破,也将助力常铝股份进一步开拓市场。
“创新为本、极致为魂”。37年来,常铝股份将“专精特新”淬炼到极致,将创新贯穿于产品迭代更新和转型升级过程,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铸就细分领域顶尖品质,还实现了从原材料加工到零部件生产,再到系统总成制造的全产业链布局,满足市场日益多元化与高端化的需求,充分展现出领先的市场地位和强劲的竞争力。
张平
常铝股份创始人、终身名誉董事长
兼首席战略官、首席技术专家
当年,常铝书写了“空调换热器用铝箔就找常铝”的辉煌。如今,我们要努力铸造“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就找常铝”的新辉煌。
加快构建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作为创新联合体的牵头单位,常铝股份将充分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创新联合体建设的“常铝模式”。
刘海山
常铝股份副董事长、总裁
我们将搭建起一座知识与实践相互转化、科研与产业协同创新的桥梁。通过创新联合体汇聚各方智慧与资源,共同致力于攻克行业难题,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铝合金材料解决方案,推动行业朝着更加绿色、智能、高效的方向转型发展,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